
当元代倪瓒“逸笔草草人人生,不求形似”的写意精神,与西方构成主义、立体主义的形式探索相遇,当传统山水花鸟的题材边界被几何符号彻底消解,周坚东以“弃形”为核心的水墨作品,在传统与现代的张力间,探索出一条适配当代家居的艺术路径。

非传统山水 138×69cm
1
元画精神与现代构成的融合

冯延巳·清平乐 138×69cm
“弃形”并非对形象的摒弃,而是对传统具象范式的超越。它以元代写意精神为内核,尤其取法倪瓒山水的简淡空灵、意境幽远,将写胸中逸气的追求转化为现代视觉语言;同时吸纳西方构成主义、立体主义的形式理论,把山水、花鸟的自然形态解构为几何化符号,让笔墨脱离具象束缚,以结构传情、以块面达意。这种融合,使作品既保有传统文人画的精神气韵,又具备现代艺术的视觉冲击力。

法由心造 138×69cm
如《法心由造》一作,直陈创作逻辑,画面中看似抽象的块面,实则是山石、花木的符号化提炼。棕褐与粉灰的块面交织,如倪瓒折带皴的现代转译,笔意简淡却张力十足,既延续了元画“画不过意思而已”的旨趣,又以构成主义的形式感,让传统笔墨在平面上生发出全新的空间层次。

独立思考 138×69cm人人生
2
从笔墨到块面的视觉革命
周坚东作品在形式语言上完成了三重突破:
1. 符号化的题材消解

非传统 138×69cm
传统山水的 “三远”、花鸟的 “折枝” 被拆解为几何块面。《非传统》以黑白灰的块状堆叠重构山石意象,笔触间的皴擦犹见国画功底,却以立体主义的解构方式重组空间,“山石” 不再是具体的峰峦,而是由线条、块面构成的意境载体,恰似倪瓒“逸笔草草”在现代语境下的转译,意境空灵依旧,形式却焕然一新。

创新构图 138×69cm
2. 笔墨质感的平面化转型人人生
传统国画的浓淡干湿被转化为块面的色彩与肌理对比。作品中或深灰或淡粉的块面,以类似平涂的方式呈现,却在边缘保留笔墨的毛涩感,让西方构成的平面性与国画的笔墨性达成和解。如《创新构图》以淡蓝与棕褐块面碰撞,既具现代绘画的装饰张力,又有国画笔墨的温润质感,适配现代家居的多元风格。

登高词 138×69cm
3. 色彩的主观介入
突破传统山水“水墨为上”的藩篱,粉色、浅蓝等明快色彩的运用,让作品更具现代家居的温馨感。花鸟意象的色彩基因被抽象为块面色彩,与山水的灰褐、蓝灰形成和谐对话,彻底打破山水与花鸟的题材壁垒,在符号化的形式中,山水与花鸟只是色彩与块面的组合方式,共同服务于“弃形表意”的创作目的。

观念表达 138×69cm
3
山水与花鸟的符号化共生
传统画科中山水与花鸟的明确分野,在周坚东作品中被彻底打破。花木的柔曲与山石的刚硬,都被提炼为几何符号:或为弧形,或为矩形,在画面中自由组合。题材的界限消失了,只剩下形式与意境的共鸣。这种开放性让作品能适配不同家居场景,或书房的雅致,或客厅的现代,都能在符号化的视觉语言中找到审美支点。

冯延巳·谒金门 138×69cm
综上,周坚东作品以“弃形”为钥,解锁了传统水墨的现代转型密码:在元画精神的根基上,植入西方构成的形式基因,打破题材界限,重塑视觉语言,最终让传统水墨以更具现代感、装饰性的姿态,融入当代家居的审美日常。这种探索,既是对“何为国画当代性”的有力回应,更是为现代家居美学提供了一种“可看、可感、可居”的艺术方案。
艺术家简介
Introduction to the artist

周坚东,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人,出生于1964年9月,自幼爱好绘画,一直以来以国画为契机,围绕此中心提高自身素养,画画之余读书,练字,写诗词,力争在各方面素养达到一个国画创作者应有水平!
1986年毕业于徽州师专,生物教育专业,专科。2001年进修于安徽师范大学,生物教育专业,本科。
观念:山水画至黄宾虹散其对象造型,一改过去传统面貌,我以弃形为目标,以山水画空间感,意境为整体呈现,以元朝写意精神为内核,尤以倪瓒一路为基础,力争突破山水、花鸟界限,呈现出能适合现代家居装饰可用的风格。
兴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